经过长达18个月的层层筛选之后,梅根从中国籍的1000多名高中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入由17人组成的国际文凭班。
作为预备宇航员之一,她将于2021年在欧洲宇航员中心接受一个为期12个月的训练项目。
那么,这个5岁时来到澳大利亚,出生在卧龙岗的小女孩,是怎样一路走过的坎坷道路,从在UNSW学习,到被玛丽皇后学院挑选为选为宇航员苗子的呢?
“UNSW塑造了今天的我,这是毋庸置疑的。”
梅根告诉纽约时报记者,自己从小就非常喜欢工程专业的学习,这让她对工程学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UNSW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工程学部,Co-op的硕士学位课程以及获得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这是非常吸引我的。”
2005同时她也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的研发,她正式从化学专业毕业并开始了在UNSW的学习,攻读工业化学方向的工程学,并在unsw工业化学实验室参加化工领域的实习;2009年本科毕业,获得unsw颁发的优秀学生大学奖章。
2010至2014年,她在UNSW攻读硕士学位并完成了博士学位,她还多次获得了多项优秀成果奖和国际学术奖项。
在学习两年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她凭借在工程和工业化学领域的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经验,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科研奖励。
不过她相信,在UNSW留学和工作期间所获得的各种经历以及掌握的各样技能,已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她具备了独立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切挑战的能力。
梅根甚至认为,曾在学校O-Week-stem活动实习周当志愿者的机会并不少,为她想成为一名宇航学员的学生助了一臂之力。
“这段故事至今还留在我的简历上,我觉得它是跟宇航员筛选有关的,因为他们要找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人。”
“他们注重的是你这个人的整体,他们更希望了解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大学的时候你是如何成长的,以及这之后你身上出现过什么样的事情等等。”
从O-哈雷戴维斯到O重力,抓住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遇
在UNSW博士毕业后,梅根回到欧洲,在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从事石墨碳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通过她获得了一次在抛物线攀登上天的过程中,大气压低到几乎完全失重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的机会,她第一次浅尝了当宇航员的感受。
在南极期间,忍受-65℃的酷寒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有时甚至是-80温度的极端气温。
不过,她在UNSW读研究生的期间和后来工作过程中所锻炼出来的技能可以灵活的应用到其他专业领域的工作,正是是这一特质,帮助她敲开了unsw专业领域工作的大门。
“我既要负责教学工作,又要当技术员,主要负责维修设备,排除故障;既要参与他人的实验,也要开展自己的研究。”
“而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说,在美国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家里,跟一小群人朝夕相处那么长时间,你需要具备跟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些其实与国际空间站里发生的一切是非常相像的。
也正是有了在南极的这段经历,让她下定决心立志参加澳大利亚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项目。
从卧龙岗到UNSW,再到意大利、南极,这都是这场环太平洋大西洋探险之旅的下一个探索方向,很有可能是太空、月球。
“小时候,我觉得当宇航员是这个世界上最酷的一件事情。而现在,我就已经入选成为一名预备宇航员了。”
“将来会有许许多多很棒很有意义的国际研究项目,我真的非常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参与其中。”